本文转自:镇江日报宝龙配资
朱秋霞
随着中秋、国庆双节临近宝龙配资,旅游市场再度升温。预订热潮中,一个问题愈发凸显:各大预订平台数据显示,“双节”期间镇江部分热门酒店和民宿预订率已达八成,而节后数周的预订量却出现断崖式下跌。这种“假日饱满、平日饥渴”的强烈反差,暴露出旅游对节假日的过度依赖,以及平季旅游动能不足的发展瓶颈。
近年来,周边城市不断创新文旅产品,游客的选择愈发多元,仅靠传统意象和历史名气已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“持续吸引力”。实现从“假日经济”到“常年经济”的转变,已是镇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镇江的诗词宝库中,关于四季的诗词众多,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。我们春季主打“绿水青山浪漫之旅”,秋季则可推出“登高怀古、品蟹赏菊人文之旅”宝龙配资,冬季策划“锅盖面暖胃、温泉暖心养生之旅”。
其一,打破季节瓶颈,首要在深化文旅融合,打造不受气候限制的吸引力。应系统梳理与季节相关的文化典故、历史事件,打造“四季诗旅”品牌,通过文化叙事,让每个季节都有独一无二的、非来不可的理由,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四季皆宜的旅游产品。三国文化、诗词文化、醋文化等IP都具有全年开发的价值。应加快推进室内文旅场馆建设和升级,打造更多像中国醋文化博物馆这样具有互动性的沉浸式体验项目;开发“非遗工坊”“夜间实景演艺”等常态化文化产品,让游客无论何时到来,都能获得深度文化体验。
其二,创新业态供给,让“流量”变为“留量”。 过度依赖门票经济,游客“白天看庙,晚上睡觉”,是导致淡季无人留宿的症结所在。必须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和沉浸式体验。借鉴西津渡的成功经验,进一步打造夜游项目,利用现代光影技术复活千年古街;开发“醋都美酒美食节”“恒顺酱园非遗工坊体验”等特色项目;鼓励发展精品民宿、文创市集、剧本杀文旅融合项目等。让游客不仅为风景而来,更为一段生活、一种体验而驻留。
其三,强化整合营销,变“节点引爆”为“持续预热”。 营销策略需从“季节促销”转向“常年种草”。利用新手段,持续输出镇江四季不同的美。针对秋季,可以重点营销“江鲜湖蟹美食”“茅山养生祈福”“宝华山静心禅修”等特色主题;针对年轻群体,可以结合音乐节、露营大会等潮流活动,赋予山水新的活力。通过精准、持续、有节奏的营销,在游客心中种下“四季镇江,季季精彩”的深刻印象。
其四,推动区域联动,借“合力”驱动“活力”。 镇江身处长三角黄金腹地,宁镇扬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。应主动跳出“单打独斗”的思维,加强与南京、扬州等周边城市的线路整合与营销共推。设计打包产品,实现客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将过境游客转化为目的地游客。
旺季检验的是城市的接待能力,平季才能真正衡量一座城市旅游业的健康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破解“旺季依赖症”,需要政府、行业和企业协同发力,以产品创新打破时间壁垒,以服务升级留住游客人心。当“何时来都能发现惊喜”成为游客的普遍共识宝龙配资,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就能真正焕发出全年无休的生机与活力。
信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